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曲式分析
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曲式分析》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名称”

艺术学院(部) 姓名:朱婧燕

 

课程名称:曲式分析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音乐专业大三学生

教学方式:集体授课

一、课程简介


开设目的

研究音乐发展的规律与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每一位学习音乐的人必须面对的。曲式分析课是研究音乐作品创作规律的技术理论课,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研究音乐本体的必经之路。学习和掌握音乐分析技能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把握其艺术真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各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增进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理解,以便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演奏、演唱音乐作品。

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传统曲式学为基础,分析内容以共性写作时期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为主,兼顾“五四”以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并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教学中按照曲式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及质量互变原理讲授各种曲式范式的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

课程特点

本课程属于各大高校音乐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各高校音乐类考研的必考科目。本课程开设周期为一学年,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由教师主讲、师生互动的方式,以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个案分析为基础,教学中贯彻音乐本体分析与人文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既掌握曲式基础理论,又具有大量中外经典音乐文献的阅读能力。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一)本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建设方向:音乐类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天然的融合,因为它属于美育教育,而美育又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切实加强新时达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基于曲式分析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力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课程思政重点:根据本课程性质在对经典中外音乐作品的个案分析中,着重从作品产生的背景、结构手法、音乐形象、技术特点、风格特征与审美理念等角度入手,对传统音乐元素、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学理化推导,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坚持以美育人、以德育人,在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和评鉴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价值观。

 

  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音乐共性写作时期的结构范式及其陈述结构类型,掌握音乐作品内部材料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手法,掌握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在借鉴西方音乐形式组织中融入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思维。

    能力目标:通过对音视频播放的沉浸式体验和乐谱文本的理性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品鉴能力、理性表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和从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从中发现真善美,使之能够陶冶情操并启迪智慧,同时通过对中国专业音乐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教育育人、培根铸魂的效果。

     

    (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为使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并进行有效结合,本课程在以启发式、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其融入思政元素具体展示如下:

     

     

教学板块

板块标题

主要内容

思政元素

 

第一板块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及其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

了解课程内容及其分析方法;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音乐发展手法的类型。

对音乐学会用理性的、专业化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靠感觉形成的模糊意识,从而使学生建立音乐中的理性思维、端正的认知态度。

 

第二板块

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陈述结构的作用、分类原则及结构类型。

音乐中情感的传达和内容的寓意都是建立在作曲家对音乐语言结构的理性掌控中,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中西音乐在传统音乐陈述结构上异同,以此增进学生对西洋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认知。

 

第三板块

曲式功能及其分类

曲式的功能特点及其对作品结构的影响。

能够灵活辨析曲式功能并由此形成的各类曲式,打破学生以固定结论套用作品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板块

各类原则下形成的类型化曲式结构

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及套曲原则中形成的各曲式结构范式及其作品中的技术特点。

通过对大量经典案例的文本分析和音视频表演版本的探讨,让学生在沉浸式教学体验中增进美育情操的培养,同时在教师与学生研讨式互动中,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问题的认知,从而达到以乐育人的目标。

 

 

曲式 脉络图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1. 本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曲式分析课程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结构路径,掌握曲式原则及西方共性写作时期的曲式结构范式,其依托的分析文本是以共性写作时期西方经典音乐作品为分析对象。为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更多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更新:

    在教学内容上:1.在讲授和分析西方作曲家创作音乐路径时,有意识地增加不同时期民族乐派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比重,探究作曲家对本民族音乐元素的挖掘、融汇、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以及这些伟大作品在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形成的世界性影响。2.在教学的案例分析中融入了五四运动后代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及作品。中国专业音乐虽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起步,但其发展始终与中国国情紧密关联,且发展迅速,因此对中国音乐发展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品进行案例剖析,讲授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文本中体现的技术与内容、形式与思想的统一将是案例分析的重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演绎法、音视频沉浸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构建,逐层递进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

     

     

    804d08138444f21a8ae9c41ca124b99

     


    (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路径

    基于本课程是以介绍西方共性时期音乐作品中的结构范式为目标,且以案例分析为主要途径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则以引导式和问题意识为主,其实施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了解音乐作品相关背景。这部分将由学生查阅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并在课上做简要汇报,教师给与及时补充的方式,以了解作曲家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个人成长背景以及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

    思政融入:任何文艺作品的产生都与作者生活的时代风云密切相关,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门德尔松的《葬礼进行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等等,既反映出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带有作曲家强烈的风格特点。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也如此,《游击队歌》《保卫黄河》《长征交响曲》《红旗颂》等等经典音乐无不在时代的风涌浪潮中产生,因此要学会热爱生活、洞察生活,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融入时代之中,与祖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2.第二阶段是感性体验阶段。通过对案例音乐作品音视频的聆听,从听觉的感性角度研讨音乐的内容表现。

    思政融入:对音乐的赏析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从音响视听的角度聆听并研究音乐是陶冶学生性情的重要途径。

    3.第三阶段是理性分析阶段。结合本课程专业相关内容中音乐基本表现手段、音乐发展手法、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曲式功能等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结构范式及其形成轨迹,以及创作中技术手法对音乐内容、音乐风格的表达作用。

    思政融入:经典音乐之所以历经时代的浪潮依旧有其魅力,一定拥有独特的创作技术和美学价值。而技术又好比手艺,一定是在作曲家对该技法炉火纯青的掌握下,且在灵感的激发下对技术达到的“信手拈来”的高度,因此想要在任何领域成为有突出作为的人,一定要有反复磨练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4.第四阶段是以乐育人价值阐发阶段。在对上述三个阶段进行讲授研讨之后,第四阶段着重从本课程相关知识点以及作品中传递的美学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思政融入:知晓音乐作品内部的有机组成,发现作曲家理性思维和感性思想流露显示出的精妙构思,深刻理解和感受音乐,感受它们的魅力及其传递出的真善美,以达到以乐育人的目标。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案例举例说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特色:本课程在问题导向型的教学中,将枯燥的专业知识融入鲜活的音乐作品个案中去讲授,在逐层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详尽的学理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亮点:课程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融入不同表演版本的音视频播放,揭示同一作品不同版本对作品内涵的审美影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能力,陶冶情操,有效实现美育教育。

    创新点:课程在讲授音乐结构的路径中,选择的案例分析以中西同体裁特点进行分类讲授,并作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掌握西方经典音乐的同时对本国的音乐作品有更多了解,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0b134e11f71fb35d87cb40800ce460

     


    这里选取一堂课的案例分析进行简要说明。本次课课程目标:进一步掌握单三部曲式及其陈述结构,并对案例中音乐材料的发展及音乐语言特色进行理性分析。选取的案例为艺术歌曲体裁中舒伯特的《春梦》和黄自的《赋登楼》。

    按照本课程思政模式四个阶段的路径,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概述如下:

    1.背景了解。让学生课下查阅并了解艺术歌曲的体裁特征、西方享有“艺术歌曲之王”号称的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黄自,课上教师予以提问并做补充和总结。

    2.感性体验阶段。分别播放这两首作品的音视频和不同艺术家诠释的版本,通过联觉让学生表达聆听后的感性体悟,用概况的文学辞藻对其描述。

    3.理性思考分析阶段。

    思考①:艺术歌曲《春梦》和《赋登楼》中,面对不同歌词段落中的情绪,音乐着重通过哪些音乐表现手段为之表现?

    思考②:《春梦》中面对三段歌词,音乐整体采用了什么曲式原则?面对每段歌词的特点,音乐情绪是否与其一致,从旋律、织体、和声等角度进行展开说明,并理解每一段落中陈述结构特点。

    思考③:作为中国艺术歌曲《赋登楼》在旋律或和声语言上是否体现出中国音乐元素特点,怎样体现?

    思考④:《赋登楼》在乐句和段落结构划分上并不复杂,但音乐中却强烈体现出作曲家对词曲结合的斟酌,依字行腔、依句行韵的特点具体在哪些地方体现?

    思考⑤:画出这两首作品的结构分析图示,对其审美内涵和以乐育人的价值进行阐发。

     

     

    曲式 春梦图示

     


    4.小结:作品中的曲式只是一个框架,我们要把结构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探索其中的发展脉络,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能固化模式,为结论而结论。而本节课在选择案例中以中西同类型的作品,以相互融入和比较的模式融入和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掌握西方音乐中也了解到中国音乐的创作,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了思政元素。

     

  2. 课程思政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了解到每部经典音乐作品都受到作曲家创作观念的影响,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作品的表达。在新冠疫情期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激发了大量的学生用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来表达情感。

    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熟知了更多的传统音乐元素,这将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创作或表演中,在提升自身音乐修养中,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 教学反思

    1.曲式分析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等知识。面对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在集体授课过程中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所在之处,并及时给与学生纠正和辅导。

    2.本课程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能够画出结构图示和文字表述,而从大量的授课情况看,学生基本能够较好的画出结构图示,但用文字表述音乐的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的案例选择中先选择那些音乐形象鲜明可感的作品或声乐作品,再逐次增进相对抽象的作品。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金融数学:真实数据树立民族自信心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插画设计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