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戏曲导读》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古代戏曲中优秀传统品德的发掘与弘扬”
文学院 都刘平
课程名称:古代经典戏曲导读
课程性质:选修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教学方式:讲授、演示
一、课程简介
1.开设目的
本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对古代戏曲史有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重点阅读、熟悉、掌握其中的重要代表性、经典性戏曲作品,尤其是具有“爱国主义”“公正廉明”“重然诺”“民族融合”等主题思想内容的作品。在提高学生自身鉴赏能力、艺术修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公正主义、重守诚信等品德,特别明晰“爱国主义”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特色,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2.主要内容
首先,对中国古代戏曲史发展的基本历程作脉络线条的梳理,明晰诸如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昆曲等数种最具代表性剧种的特征及彼此体制的差异性。其次,对不同时期的特色剧种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做具体深入的解析、鉴赏,带领学生学习了解经典性戏曲文本。
3.课程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点、线、面三维的有序结合,既有戏曲史整体脉络的叙述,同时又有对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剧种作横切面的讲授,最后对元曲、明清传奇、昆曲等典型剧种中的经典作品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剖解。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1. 课程思政方向和重点
中国古代戏曲文献中包含有数量众多的关于“爱国主义”(图1)、“坚持正义”“廉洁奉公”(图2)“千金一诺”“贤母孝子”“民族融合”等主题思想的戏曲作品。本课程的重点即在于介绍、解读、鉴赏古代的经典戏曲文本,我们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这些类型的戏曲作品身上,重点分析作品的内容、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编写此剧的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其编写此剧的目的和初衷。在讲授这类主题作品时,还注意运用文史互参互证的方法,结合当时的史书记载、文人诗作,阐释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例如元代杂剧中有大量关于“杨家将”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文本,在这类作品中,编剧者通过设置忠与奸、君子与小人、英雄与叛臣的二元对立角色,安排情节,表现主题。在这类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忠君”即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愚忠而加以否定。
(图1:岳飞精忠) (图2:包拯故事)
2.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首先让学生对古代表现“爱国”“忠贞”“然诺”主旨内容的戏曲作品的数量、类型、风格、特征等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把握,清楚在古代儒家文化影响背景下,上至文人士大夫,下到普通民众,对“爱国”“忠君”“正义”“扶弱”“扬善”“信诺”等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借鉴、教育意义的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普遍认可及其背后的原因。其次对于一些经典戏曲的经典桥段让学生达到熟读甚至背诵的程度,从而强化效果。
3.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为实现本课程思政内容的良好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古代通俗戏曲文本中随附插图的便利条件,在讲授过程中配合展示相应的插图,让学生在阅读、观览文字的同时能直观形象地看到图片,加深对经典戏曲中“爱国”主题内容的印象和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部分的经典桥段,比如宋元南戏《东窗记》演绎岳飞、秦桧故事,可以令学生分扮两个角色,演毕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魅力和接受爱国、忠义精神的熏陶。
(图3:杨家将故事)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1.完善课程内容
一方面以纵向的线条梳理为纲,对中国古代戏曲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进行全局的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戏曲萌芽、发展路径、主要特征、代表剧种、重要作家等内容进行讲授分析。另一方面,对于各个时间段、各剧种中典型性曲作作横断面的讲解,让学生对于某时间某种剧种的发展概貌有所了解。最后,对于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观念的优秀戏曲作品,进行具体的、个案的深入探讨和讲解,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仍合乎今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诸如“爱国主义”“孝顺父母”“坚持正义”“侠肝义胆”(见义勇为)、“廉洁奉公”等。同时对于这些古代传统优秀美德与今天的道德观念的联系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真正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品德为现实所用,发挥其作用,成为人人内心的信仰,真正实现“古为今用”的设想和初衷。
(图4:仗义疏财) (图5:贤母故事)
2.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教学模式,让学生搭建起有关古代戏曲史的知识链条和架构,为后面的“据点”教学内容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所谓“据点”教学,即指对于戏曲史中的经典性作品进行逐个攻破的教学方法,对每部经典作品尤其是蕴含有诸如“爱国主义”“廉洁奉公”“见义勇为”“忠义贤良”等优秀传统美德的剧作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这一次的授课,对“这一个”作品真正地熟悉掌握,了解其情节、人物关系、主旨内容、艺术特色等。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的教学讨论中来,对于我们古代戏曲中所体现的传统道德观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以及如何加以有效借鉴等重要问题,积极充分地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参与感,也更深入地理解优秀传统美德和新型社会主义价值观。
(图6:仗义疏财) (图7:廉洁奉公)
3.创新建设模式和路径
首先在教师讲授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比如让学生事先了解阅读一些诸如“杨家将”“赵氏孤儿”“王祥卧冰”等体现传统优良品德的故事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们叙述故事的内容,以及他们阅读之后的体验感受,其他同学就自己对于此类故事的知识积累进行继续补充,活跃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大家的上课积极性。其次,利用古代戏曲文本中刻印插图的便利条件,让他们模拟临摹有关体现“忠义”“贤良”“孝顺”“诚信”等主题的绘画,定期进行展览,其他同学可以根据所绘内容进行故事原型内容的猜想问答。
(图8:戏曲插图)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案例举例说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在教学内容,教授古代戏曲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美德,所谓“家国情怀”“忠孝两全”“千金一诺”“公正廉明”“民族团结”“贤母孝子”等今天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的优良品德,不应该被简单地、无差别地否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古”真正地为“今”所用。在教学方法上,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积极设计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的号召和要求,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分享感受”“交流辩论”等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互动中来。同时通过分角色的扮读,让学生能够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入文本,品读作品本身,让自己真正的作为一名“历史人物”来体验“历史”,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优良品德的了解和体验。
案例:在讲授《宋大将岳飞精忠》剧时,(1)首先带领大家阅读了解《宋史》中有关岳飞、秦桧等人的记载,以及岳飞之母在其背所刻“精忠报国”文字的真实历史内容和背景。(2)然后令同学在课堂上讲授自己过去所听所闻有关岳飞故事以及杭州西湖畔岳飞墓事,其他同学就自己所知岳飞故事进行补充完善。调动大家各自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储备,让同学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3)接下来,让同学分担角色扮读戏曲文本,尽量以符合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角色、口吻进行说话,体会剧中人物的身份、态度。最后,对于岳飞抗金、“忠孝”“报国”,是否为“民族英雄”,“忠与奸”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以及它们在今日的社会是否还有其实用性交流意见并给出自己的理由依据。
(图9:脉望馆本《岳飞精忠》)
(图10:戏曲插图)
(图11:重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