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未来的开创者”----《口语交流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口语交流基础》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口语交流基础

公共外语教学部 赵娅青

课程名称:口语交流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国际学院2020级各专业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课程简介

(包含开设目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内容,500字以内)

《口语交流基础》是我部针对国际学院2020级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也是ISEC项目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和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ISEC项目对该项目的介绍为:This course gives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group interaction, and formal speaking.(本课程侧重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小组互动和正式演讲。)可见,该课程具有实用性、交际性、跨文化、思辨性等特点。

以此为参照,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并细化了以下主要内容:(1)独立、流利、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日常对话,交流自己的情绪、喜好、想法或需求等;(2)以连贯的方式描述个人习惯、偏好或生活经历;(3)对一般话题有效地运用论证或例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4)根据作业要求,与同学共同讨论相关话题;(5)在3-5分钟内用连贯清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个话题的思考。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1.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1)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英语口语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2)优化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探索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口语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本课程将英语语言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从价值引领、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y用能力。 如下图所示:

(2)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数字资源和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重点考察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塑造相结合。

3.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渠道:

(1)教材。本课程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第2版),教材中除了英文篇章外,还选择了大量与之主题对应,含中国古、现代的名人名言,古文和现代文在内的中国经典短篇与篇章节选,配以名家翻译的英文版译文。从主题上和语言素材上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助力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以及“中国未来的开创者”。

(2)网络资源。主要包括China Daily、CGTN、人民日报、外研社等权威主流媒体和优秀英语教材出版社的英文版及英文微信公众号,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涵盖国内、外时政经济的相关新闻热点设计口语话题及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1.结合课程特点,完善课程内容。

  1. ISEC项目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依托服务国家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丰富资源,着眼于全方位服务国内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工作,联合国内外院校和国际教育专家研发的通用型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和配套服务体系。ISEC采用中英双语结合、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小班授课,强化学生明辨性思维的训练,采取过程性考核的方式。作为其专业核心课程,《口语交流基础》具有强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突出特点,这也是在该门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 教学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与风格,培养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领者。针对ISEC课程强调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都设置有 Topic-related Quotes的环节,选取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名人名言,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人的文明和智慧,也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阐释。同时选取同一主题下国外名家名篇与中国经典篇章的英译版进行对比分析及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中外文化与文明的精髓,又了解文明与文化的异同,还学会了中国经典文化的英文表达,真正做到继承、传播中国文化。

  3. 针对ISEC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特点,本课程通过个人及小组思考或讨论的问题设计,让思政内容入脑入心。在每个单元的Spea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板块,都设置了与单元内容相关的思辨内容并讲授思辨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描述、对比分析、同伴对话讨论等活动进行思辨训练。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力求语言清晰流畅,提高用英语口语进行分析和说服的能力。这也符合“金课”所强调的“两性一度”的标准。

    (4)课程辅助资源建设和使用。本课程教材配套有课程网页版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包含课程学习以及教学课件、视频、题库、英语语言和文学基础课程等资源。此外,还辅之以我部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群相关数字资源。如我部自建的《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及我部以《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子课题形式资助教师建设的听、说、读、写、译专项技能系列微课。为《口语交流基础》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2.优化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数字资源和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课前、课上到课后的各阶段进行设计,形成“前-中-后”完整的任务链。如下图所示:

     

    3.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本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先后主持校级、厅级、省级多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教改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经验。本课程从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及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三个角度探索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1.将课程思政建设与ISEC课程特色紧密结合,并与ISEC强调的九大核心能力一一对应,以本学期为例,共安排有6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涉及到中西文化对比、中国现代化发展成就、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思政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思政点通过主题语料积累、口语话题设计等方式与ISEC的九大核心能力相结合,如下图所示:

    专业知识与思政点对应

     

  4. 开展合作式学习,打造高参与度、高积极性的口语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英语的语用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此为指导,《口语交流基础》选择与当代大学生紧密相连并富有时代性的话题,课堂教学尤为强调互动性。课上组织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高参与度、高积极性的课堂。课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展示,在课程平台上发布并进行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如下图所示:

  5. 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学期初安排学生组建固定的口语练习搭档和口语活动小组,通过课上、课下多种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营造英语口语练习氛围,如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individual/ group presentation, group debate等形式,引导学生流利、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日常对话,交流自己的情绪、喜好、想法或需求,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本学期第一单元Society and Responsibility为例,补充了有关当代青年医生和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视频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英语新闻报道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的讲话(英文版),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了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小组演讲任务,同学们纷纷以身边事实为例,讲述了自己在校园和家庭所在地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他们有的在社区所在地做抗疫志愿者,有的为马拉松比赛提供志愿服务,有的积极参与学校的迎新活动。同学们的讲述入情入理,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座同学无不深深触动。部分课堂活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7f67473e331f3102d626a977de77787

     

    (图为国际学院2020级电气专业1班黄泽壮同学做题为To Be with Your Community的演讲)

     

    505eaaceaba3a3cd4fd0d863668d2a8

     

    (图为国际学院2020级电气专业2班胡雅勋同学讲述对参加志愿服务的思考)

    027134e93b903a314be0769b1a80cbf

    (图为国际学院2020级电气专业1班高佳琪和啜亚婷同学针对邻里互助这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展示)

     

    (4)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如前文所述,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平台和相关补充数字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及思政内容,实现了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口语交流基础》在教学各环节嵌入思政教育,作为ISEC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方法,实现了思想道德、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文艺为心,经典育人”——《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下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精选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