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日本文学史》课程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滴灌”式教育
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日本文学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日本文学史》课程中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滴灌”式教育

外国语学院 张如意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史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三年级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教师讲座+师生研讨

、课程简介

《日本文学史》课程自 2010 年开设以来,已有十余年的历程。本课程为大学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分上代中古文学、中世、近世与

近代文学等四个教学单元,系统讲授日本文学知识、文学发展脉络和代表性作家、经典作品,使学生理解日本文学的审美特征,了解文学、文化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中日两国的文化关系。本教学团队使用自主编著适合于本校学生发展的教材《日本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本课程获批2020 年度省级流本科立项建设课程。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

1)教育学生立足于中国人的立场,以中国人的视角审视处理中日文化的关系,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发展;

2)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辨能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亟需深化对本专业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强化辩证思维能力,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本课程涉及日本复杂的文化价值取向,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炼出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本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是(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铸魂育人;

2)培养出既了解日本文化、又熟悉中国文化,能够深化中日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学子;

3)通过精心建设,努力将本课程作成国家级的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本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在于(1)通过日本文学教学,使学生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在辩证比较的视角下,讲授日本经典作品与代表性

作家,通过引入相关的中国经典作品以及优秀文化,使学生不仅在理解日本文化审美方面受益,同时也能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的特色、看待中日文化交流。比如,在讲授日本经典作品《源氏物语》时,可以引入白居易的诗文,也可以加入中国唐传奇的内容,以此理解日本文学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形象具体地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2)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思政育人氛围。本课程是对学生在专业高阶性方面的提升,传统的鸭式授课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

学习欲望与心理需求,因此要以学 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展开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营造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比如,在讨论奔月飞天这个话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载人登月工程等展现我国强大科技实力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体。日本文学当中充斥着复杂的价值观念,在教授学生的同时,需要正确引导学

生。比如,日本文学中常带有种悲观的无常观,这认识可能会对处 于青春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这关系时,需要主动将中国积极乐观的精神文化价值引入课堂,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结合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在:

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人的视角出发审视日本文学的特征,批判式地接受国内、日本的前沿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之上。

2)学习国外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审视本国文化的特征,更深入地理解、认识本国的文化。通过辩证地学习日本文学,进步深化理解中

国的优秀文化,使学生沉浸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之中,树立学生的中国情怀,激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热情,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日本文学史也属于史的范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历史就是要了解今天,通晓未来。学习文学 史,也是在了解社会文化。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维度对中日两国间的文化进行比较,以期深化中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 本课程在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方面,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展开,分别在课堂、教师、学生和教材四个维度上进行。

- 1)课堂上,积极营造思政氛围。思政建设的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俱进,不能受到教材的束缚,还应该紧密贴近当下让人心潮澎湃、欢心鼓舞的时事新闻,比如神州十三号卫星发射、在昆明举行的 202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等都是课前活跃课堂气氛,师生进行互动的精彩元素。在这互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2)教师不仅要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要加强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如从课堂上发生的身边小事入手,

教师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正能量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个人的言语行为也为课程思政增色不少。

 (3)教学相长,在教师发挥教学主体作用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润物细无声的滴灌教育落到实处。本课程每

学单元设有师生研讨环节。教师布置讨论话题后,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材料搜集。在这过程中,学生接触鲜活的事实,以此分享给其他同学。 多小组讨论后,思政元素进步扩大。教师进行教育引导后,效果会更 明显。

- 4)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要达到的育人目标,教学团队编著了适合实际应用的教材《日本文学史》,其简洁明快的教学内容深受广大同学喜爱。教学团队将进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教材进行改进,增加更多贴近学生的思政元素。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本课程在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改进教材内容、充实学生评价体系,这三方面方面进行完善。如前所述,本课程具有深度广度,具备了高阶性、创新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同时,本门课程也遇到大部分的日语专业学生对日本文学是从开始系统学习的学 情。对此,本课程既不能像传统式的填鸭教学,也不能完 全是以学生为主的翻转式教学。结合教学规律和实践经验,本教学团队探索出了+讲座+讨论三点线的思政教学模式。

1讲授以教师为主,除讲授专业知识外,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为主,通过教师的传授,在内容的广度 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环节的讲授内容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对复杂的文学世界,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 辩证法的立场上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之上。

2)以讲座推进讲授,该环节反映了学科前沿,渗透了专业思想,在深度上启 发学生进行思考。选取该教学单元的典型案例,结合学术前沿,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上的最新学术成果。从讲座出发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不拘泥于课本的思政元素,它将时间穿梭于古今,贯通于 东西,透过对学术思想和学术视角的批评、批判,在价值取向和学术视

角等方面,引导学生把国家利益、国情观念、民族团结、国际视野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3)以讨论升华教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效地使用高质量的教学信息资源,学生知识、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讲座的回应, 讨论是对教师发布的探讨话题进行研讨。该环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较高的程思政育人能力。通过发布具有话题 性的题目,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更能引导教育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讨论环节需要教师全局把控,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敏感,在交流中促进思政建设,实现滴灌式育 人发展。 完善课程内容方面,教学团队将对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深 度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将在课本每章节 的醒目位置,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撰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在精炼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以中国人的视角解读日本文化。在学生考核方面,单纯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趋势。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注重检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观点和方法论的能力。在平时成绩的考查中,方面通过课堂的面对 面教学,另方面透过学习通等线上媒介,将道德素养、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理解与创新、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作为话题,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并将学生课内外的思政表现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之内。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同时本课程也是以中国视角为主体性,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通过辩证地处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关系,

厘清中国元素在日本文化建构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深化中日友好往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外国文学,目的是观照本国文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本门课程的亮点、创新点在于,自主编著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材,以及创新的教师讲授+教师讲座+师生研讨的思政教学模式,这两个方面。这些创新在解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上具有可借鉴意义,实现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深化了滴灌思想教育模式。 在此以《日本文学史》课程第教学单元的第三、四次授课内容为案例进行说明。

本课程的总课时为 34 学时,其中分日本上代中古文学、中世、近世与近代文学,这四个教学单元模块,分别各占 8 时(8*4=32),整体比较中日文学、文化讨论课占 2 学时。本案例为日本上代中古文学的后 4 学时的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讲授完日本上代中古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后(前 4 学时),选取日本第部物语作品《竹取物语》,与学生讨论物语与平安朝文学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构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延伸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开放性题目(中 2 学时)。 最后的 2 个学时,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讨论上述题目。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提出了中日文化中的问题”“中日文 化中对月亮的信仰问题”“中日传说中的奔月故事等问题。 教师在正面回应学生的问题中,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构建的基础性作用,并强调了对月球的探索不仅是古代,在现代社会也个正在进行的课题,由此引申到中国载人登月工程等体现国家 实力、强国制造的典型,创新发展的强国梦。从抽象的对古代的遥想, 到对现代深灰身边具体事件的感受,《日本文学史》课程强调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 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由传统文化向创新思维的转变,以及鼓励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

 

上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以评促学:信息化教学评价
下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滴滴不断,浸入心田——《高级俄语2》课程思政建设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