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本科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我校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全面展现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现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总结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的
本次工作旨在系统回顾2021年至今各单位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挖掘具有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的优秀案例,为我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提供重要参考。
二、总结内容重点
请各单位围绕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重点梳理2021年以来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内容应详实具体、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中心工作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
(一)中心发展定位与运行机制
中心如何明确发展定位,建立高效运行机制,确保工作规划清晰、职责分工明确、特色优势充分发挥。
(二)团队建设与能力提升
总结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方面的有效经验,包括负责人引领作用发挥、团队成员协作、常态化教师培训、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等。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梳理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形成的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如论文、报告等),在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典型经验。
(四)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
总结在开发、整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如案例库、素材库、示范课程、在线资源等)方面的有效举措,以及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方面的创新做法。
(五)评价激励与质量保障
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如何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的具体做法。
(六)示范辐射与社会影响
中心在校内外产生示范辐射效应(如经验推广、院校交流、媒体报道、获奖)等情况。
三、材料要求
请各单位在深入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撰写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总结报告。报告应聚焦中心显特色、有成效、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内容重点突出、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报告字数建议不少于3000字,并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含设计、反思)、相关教学视频片段或链接、高水平研究论文或报告扫描件、课题立项或结题证明、特色活动方案/照片/报道、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目录、荣誉证书或表彰文件、校内外示范辐射证明(如邀请函、交流材料、媒体报道)、相关制度文件等。
四、报送方式与时间
请各单位于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下午17:00前,将总结报告Word版及签字盖章PDF扫描版发送至邮箱hbujsk@163.com。佐证材料电子版上传至指定系统平台:hbu.kypt.chaoxing.com(上传时间另行通知)。总结报告的纸质盖章版报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主楼605室)。
联系人:唐志远 李潇
联系电话:5079529
教务处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