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全过程“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荣香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本科二年级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教学
一、课程简介
(包含开设目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内容,500字以内)
《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也具有为光电领域人才“积基树本”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物理光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了解光学的发展概况和前沿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和利用生产生活中光学相关的现象,同时具有良好的品格、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既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又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以及光的量子性等。
课程内容方面,光学学科历史悠远,发展曲折,文化底蕴深厚,又与当代科技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有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学方法方面,课程可采用从线下到线上,从理论到实践,从创设情景到项目合作等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从授课对象看,大二学生的思想从大一的新鲜感转入期待和迷茫区,是形成稳定行为和心理特征的重要阶段,进行课程思政十分必要。从而课程建立了从教师自身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评价四方面进行思政融入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现了教学全过程不同层面的培根塑魂功能。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如何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等情况。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500字以内)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然后基于学校“滴灌式”育人理念,结合课程特色,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建立“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并依据课程总体育人目标,分层次制定各教学层面或环节,以及具体课堂的育人目标;之后依据育人目标,重构课程知识和考核体系,深度挖掘多样化思政元素;接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以德施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保证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起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最后对育人成效进行评价和反思,保持课程的持续改进。各主要环节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图1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1.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河北大学作为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努力培育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观,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物理光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在光电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为了打通课程“全程育人”之路,确定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为:贯彻教学全过程;建设重点是:在探索自然过程中领悟人生真谛、掌握科学方法、牢记使命担当。
2.基于学校“滴灌式”育人理念,结合课程特色,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建立“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基于课程的丰富思政元素和多元融入形式,结合授课对象特点,制定课程思政总体育人目标为:探光之奥秘,悟人生哲理,掌科学方法,燃报国热情。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蕴含着不同特点的思政元素,而不同的思政元素又需要在适合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基于学校“滴灌式”育人理念,采用多元分层建设思路,建立了从教师自身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评价四方面进行思政融入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环环相连、步步咬合的全程分层育人体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紧密融合。并进一步依据课程总体育人目标,分层次制定各教学层面或环节,以及具体课堂的育人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化。
3.基于分层育人目标和“链条式”育人模式,重构知识和考核体系,设计多元教学内容和活动。
依据“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及课程总体育人目标和不同教学链环和课堂的分层次育人目标,一方面通过融入科学家事迹、科学研究工作和生产生活实例等内容重构知识体系,并建立包括作业、线上学习、多次测验和拓展作业等内容的多维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工具、演示实验等资源,实施情景、案例、讨论和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实现课程不同层面的育人功能。
4.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保持课程持续改进。
通过学生在行为表现、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的反馈,以及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坚持优点,克服不足,保持课程的持续改进。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描述如何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完善课程内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路径。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500字以内)
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校“课程思政2.0”中提出“坚持教师主体”原则和“注重课程思政专业特点特色”的内容要求。根据光电专业“以理为基,工为方向,理工融合”以及物理学院课程“物含妙理、格物致理”的特点,依据课程制定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及各层面的育人目标(如图2),从以下四方面实施不同层面的全过程育人。
图2 “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1.教师自身引领育人:率先垂范、以德施教。
(1)通过参加会议和培训等方式,保持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通过“一中心三阶段”教师行为守则(如图3),借助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意识和基本的职业素养意识,达到追光铸魂、立德树人的目的。(“一中心”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阶段”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
图3 “一中心三阶段”教师行为守则
2.教学内容育人:通过融入科学家事迹、科学研究工作和生产生活实际重构知识体系。
(1)上好开学第一课。课前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兴趣等情况,课上有针对性的介绍专业特色及发展、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及相关的生产生活应用和国际前沿技术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专业认同和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追光而上,成为自己心中最亮的那道光。
(2)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和前沿科技,借助学院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通过“一三三”科研素养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如图4)。(一”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第一个“三”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范围;第二个“三”指科研素养的三个方面,即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
图4 “一三三”科研素养培养模式
(3)教学内容中多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如通过一些光学原理本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结合利用光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3.教学方法育人:依托线下到线上、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化教学环境,理论到实践、基础到深入的丰富化教学资源,通过融合信息技术,采用创设情景、课堂演示、小组探究和案例教学等多元教学法。
(1)借助课堂展示、演示实验、移动工具中抢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4.课程考核和评价育人:多维评价体系和无人监考模式。
(1)借助在线学习、思维导图、演示动画和仪器制作等多维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自我管控能力。
(2)借助“无人监考”等考试模式,通过考前动员、考试实施、考后表彰和证书发放,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案例举例说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1.特色:培根铸魂,建立“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建立“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现环环相连、步步咬合的全过程不同层面的育人功能。
2.亮点:打造独特案例库,彰显光之魅力。
结合光学独有的发展历程、前沿科技和理论体系打造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案例库,彰显光之魅力,鼓励学生迎光而上,追光不止。
3.创新点:育人目标逐层细化,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依据学校和专业育人目标,结合课程特色制定课程总体育人目标,即第一层次目标;再根据不同教学层面或环节特色,制定第二层次育人目标;最后根据具体内容,制定课堂的第三层次育人目标。
4.案例:开学第一课——识光、探光、追光
(1)知识点
①课程简介:师生互识、课程性质与用途、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及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与考核。
②光学简史及光的本性
(2)育人目标
第一层次育人目标(课程目标):探光之奥秘,悟人生哲理,掌科学方法,燃报国热情。
第二层次育人目标(教学链环层面目标):人生哲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合作精神、科研素养、创新精神、诚信品质。
第三层次育人目标(课堂目标):责任意识、家国情怀、专业爱好、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交流意识、实践意识、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观看慕课和讨论,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光学发展和应用有一定了解,为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课中:通过新课导入、引导讲授、讨论和课堂小结,使学生对课程和光学发展有全面认识,同时进行思政育人。
课后:通过课堂反馈、深入思考、拓展作业和课外实践,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保持持续改进。
(4)思政融入
如图5所示,教师自身引领方面,通过以身作则、以德施教,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意识和基本的职业素养意识。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首先结合课前问卷和讨论,通过介绍专业特色和发展、课程作用和相关前沿科技,使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同时,激发其专业认同、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引发其探光之兴趣;然后结合学生讨论,以讲故事方式介绍光学发展简史,既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光的本性,又增强其文化自信,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培养其交流意识。课程考核和评价方面,通过拓展探究、小论文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图5 “开学第一课”中课程思政融入内容
课程思政成效与教学反思
1.课程思政成效
如图6所示,通过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行为方面、专业课学习效果方面、课程相关读研方面和学生发表论文等其它相关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激励或促进作用。此外,教务系统评教分数高,学生评价好。结课后的问卷调查表明,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认同、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均起到一定的激发或培养作用。
图6 课程思政成效
2.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育人作用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效果,计划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加强团队建设,并且与时俱进,打造不同主题案例库,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